2022-02-14
观书有感_春日朱熹
1、《春日》 『宋』朱熹 胜日①寻芳②泗水③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2、 等闲④识得东风面⑤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 [词语注释] 1. 胜日: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,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。
4、 2. 寻芳:游春,踏青。
5、游赏美景。
6、游览(河边),欣赏春花。
7、 3. 泗水:河名,在今山东省泗水县。
8、 4. 等闲:平常、轻易。
9、“等闲识得”是容易识别的意思。
10、 5. 东风面:以“东风”代表春天,指春天的面貌。
11、 6.滨:水边。
12、 7.一时:马上。
13、 [古诗注释]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,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。
14、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,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。
15、诗歌翻译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,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。
16、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,春风吹得百花开放,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。
17、诗歌评析[评析]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。
18、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,也很像是这样。
19、首句“胜日寻芳泗水滨”,“胜日”指晴日,点明天气。
20、“泗水滨”点明地点。
21、“寻芳”,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,点明了主题。
22、下面三句都是写“寻芳”所见所得。
23、次句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,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。
24、用“无边”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。
25、“一时新”,既写出春回大地,自然景物焕然一新,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。
26、第三句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,句中的“识”字承首句中的“寻”字。
27、“等闲识得”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。
28、“东风面”借指春天。
29、第四句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,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,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。
30、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。
31、而此句的“万紫千红”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“光景一时新”。
32、第三、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,寻芳所得。
33、 从字面上看,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,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,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。
34、朱熹未曾北上,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。
35、其实诗中的“泗水”是暗指孔门,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、泗之间弦歌讲学,教授弟子。
36、因此所谓“寻芳”即是指求圣人之道。
37、“万紫千红”喻孔学的丰富多彩。
38、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、点染万物的春风。
39、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。
40、《春日》 『宋』朱熹 胜日①寻芳②泗水③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41、 等闲④识得东风面⑤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42、 [词语注释] 1. 胜日: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,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。
43、 2. 寻芳:游春,踏青。
44、游赏美景。
45、游览(河边),欣赏春花。
46、 3. 泗水:河名,在今山东省泗水县。
47、 4. 等闲:平常、轻易。
48、“等闲识得”是容易识别的意思。
49、 5. 东风面:以“东风”代表春天,指春天的面貌。
50、 6.滨:水边。
51、 7.一时:马上。
52、 [古诗注释]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,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。
53、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,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。
54、 诗歌翻译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,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。
55、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,春风吹得百花开放,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。
56、 诗歌评析 [评析]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。
57、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,也很像是这样。
58、首句“胜日寻芳泗水滨”,“胜日”指晴日,点明天气。
59、“泗水滨”点明地点。
60、“寻芳”,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,点明了主题。
61、下面三句都是写“寻芳”所见所得。
62、次句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,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。
63、用“无边”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。
64、“一时新”,既写出春回大地,自然景物焕然一新,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。
65、第三句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,句中的“识”字承首句中的“寻”字。
66、“等闲识得”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。
67、“东风面”借指春天。
68、第四句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,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,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。
69、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。
70、而此句的“万紫千红”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“光景一时新”。
71、第三、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,寻芳所得。
72、 从字面上看,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,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,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。
73、朱熹未曾北上,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。
74、其实诗中的“泗水”是暗指孔门,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、泗之间弦歌讲学,教授弟子。
75、因此所谓“寻芳”即是指求圣人之道。
76、“万紫千红”喻孔学的丰富多彩。
77、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、点染万物的春风。
78、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- 精心推荐
X 关闭
X 关闭